傳承青藏尖兵精神 打造庫格標兵隊伍
——甘勘院在庫格線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紀實
2010年11月下旬,庫格線初測任務下達以后,甘肅勘察院為確保優質高效地完成好庫格線勘察任務,結合院“創先爭優”活動的安排,以“努力打造庫格勘察標兵隊伍”為目標,強化現場生產組織管理,充分挖掘內部潛力,積極調動員工生產工作熱情,全體參戰員工克服冬季作業高寒缺氧、沙塵肆虐和交通極為不便等困難,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昂揚的斗志,在線路有關方案未確定之前,完成了所有的前期測繪工作,為全線初測工作的全面展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奏響會戰集結號
針對庫格線勘測、尤其是冬季作業的實際,甘勘院超前策劃,在安全、質量、后勤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甘勘院承擔了庫格線格爾木至西面峰610多公里的勘察任務,在接到院的任務后,甘勘院及時召開生產工作會議,對如何優質高效地完成好庫格線勘察任務進行了超前策劃。針對庫格線勘測、尤其是冬季作業的實際,甘勘院在安全、質量、后勤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專門制定下發了相關控制和保護措施:在交通安全方面,由于作業點遠離公路,戈壁荒灘沙石松軟,有些地方無路可行,經常會發生陷車情況。對此,甘勘院專門制訂、組織學習了《甘勘院庫格線安全措施》,與所有參戰隊伍和人員簽訂了“安全保證書”,并提前聯系了底盤較高的六驅牽引車和四驅三橋、皮卡等車輛,各隊都配備了防滑鏈、鋼絲繩等應急設備,以滿足生產工作的需要。同時嚴格要求駕駛員必須做到“每日三檢”,認真填寫安全記錄,切實保證出工人員和設備的安全。在質量保證方面,要求各隊組嚴格過程控制,抓好各項管控措施的落實,做到責任到人,至上而下貫穿始終,不得有絲毫松懈;鉆機組要嚴格按照鉆探施工質量守則抓好落實,認真按照地質組提供的“鉆探任務指導書”進行作業,一旦發現弄虛作假現象將嚴懲不貸。在人員健康方面,專門給各隊組配備了針對高原反應、感冒、腹瀉等方面的藥品,并與當地醫院建立了24小時聯系通道。在后勤保障和飲食衛生方面,專門制訂了有關辦法,嚴格控制采購環節,各隊組都配齊了勞動保護用品;為了保障通訊,還配備了手持GPS、衛星電話等,對臨時會議室還配備了滅火器材。在環境保護方面,由于很多作業點途經保護區、草場、胡楊林等敏感區域,甘勘院要求作業人員在工作時嚴禁煙火,不隨意丟棄生活垃圾;鉆機組終孔時須做好善后工作,及時回填鉆孔,掩埋泥漿等廢棄材料,最大限度地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與此同時,甘勘院快速組織人員趕赴現場進行踏勘,搜集整理現場的有關資料,以便隊伍到達后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開展工作。并按照院的要求,抽調曾經圓滿完成西格線應急項目、大包線、蘭新第二雙線、寶蘭客專、拉日線等長大干線勘察任務的勘測七隊、八隊的精兵強將,成立了兩支庫格線勘測隊伍,分別承擔格爾木至額果噸雅(含格爾木車站既有線測量)
兩支勘測隊于
二、肩膀上的基站
積極挖掘內部潛力,科學合理組織生產,化整為零、分頭出擊,實施大奔襲、大穿越戰術。
根據院庫格線指揮部的安排,駐扎在格爾木的甘勘院勘測八隊編號為庫格線勘測一隊,該隊工作區域的特點是單程戰線長,中間路段荒無人煙,沒有可安營扎寨的地方,只能駐扎格爾木,從駐地到工作區域的距離很遠,長途奔襲最遠處達
針對這種工作實際,該隊積極挖掘內部潛力,科學合理組織生產,采用化整為零、分頭出擊的方式開展突擊作業。兩個突擊小組加起來僅有6人,一個組突擊格爾木車站既有線復測,另一個組突擊水文斷面和一些補圖工作。站場復測工作紛繁復雜,由于人員少,站內作業既要保證安全,還要往復進行丈量和抄平等工作,每天都要往返行走10多公里。面對特殊的作業環境,勘測隊員一邊干活,一邊手持對講機相互提醒注意往來車輛,保證工作安全,這樣干一天下來,隊員們都感覺身心異常疲憊。
由于從公路下便道的出口全線僅有6處,在荒野作業的突擊小組有時驅車100多公里還不能到達作業點。
三、鏖兵羅布泊
為了搶時間,隊員們經常要清晨6點就出發,奔波兩個多小時到達離駐地100多公里的工作區域后,還要在沙漠中艱難跋涉兩個多小時,到達作業點已經是中午11點左右。
勘測七隊駐扎在遠離格爾木市區500多公里的花土溝小鎮,編號為庫格線勘測二隊。該隊承擔包含了阿爾金山高海拔地區和柴達木盆地大片的沙漠地帶,海拔最高處達
在沙漠里作業,地形地貌非常相似,且手機無信號,隊員們經常會迷路。有時候為了等待一個隊員歸隊,其他人員都要四處呼喊尋找,搞不好就會造成更多的人迷失方向。雖然規定作業時必須兩人以上,但由于人員實在太少,隊員們只能分頭開展工作,在大漠中就是憑著手持GPS,也難免經常會出現迷路的狀況。
魏興恒說,庫格線是我參加工作以來所見的工作環境最惡劣、條件最艱苦、難度最大的一條線,甚至比青藏線無人區還要難干,而我隊又承擔了全線地形最為復雜、氣候條件最為惡劣區域內的測繪任務。氣候寒冷,院為青藏線專門配備的羽絨服和毛皮靴在這里根本不管用,風一吹就透,走一天腳底還是冰涼。此外,野外時常有野狼出沒,安全壓力非常大。為了應對嚴寒氣候和大漠風沙,勘察院專門為大家配備了棉手套、防風眼鏡和口罩,以保證工作人員的勞動安全和身心健康。但是從現場情況看,這些保護用品也僅僅只能起到一些緩解的作用。面對這么多困難,我們隊上全體人員沒有一絲退縮,想的只有如何完成好任務。
四、困難比預期的要多
突如其來的沙塵暴將整個工地吹成一片沙的海洋,能見度不足
甘勘院物探所是參與庫格線勘察的另外一支隊伍。今年10月份以來,物探勘察任務相對集中,拉日線、哈將線等任務相繼展開,物探所的人員、設備基本上是滿負荷運轉。到了11月底,庫格鐵路勘察工作正式開始,甘勘院要求物探人員和設備盡快進入現場。
在工作過程中,他們發現困難比預期的要多,首先要解決地表松軟、干燥,接地條件差等問題。經過兩天工作后,所長沙振海提出了一個較好的解決辦法:在地表松軟的位置,先用汽車沿物探要布置的測線位置來回碾壓,然后將測線布置到車輪壓實的地方。在接地條件差的位置,他們澆上鹽水,然后將沙土蓋在上面,以防鹽水迅速上凍。其次是氣溫太低,怕凍壞了儀器設備,他們給儀器穿上了羽絨服,數據采集完成后迅速拿回到車內。
工地上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有些隊員的手腳都長滿了凍瘡。為了配合好地質工作,他們在外業工作完成一到兩天內就快速將初步資料提交到地質人員手中,在線路選擇和指導鉆孔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所長沙振海說,物探所庫格線項目組要把在關角隧道等長大深埋隧道勘察工作中總結的寶貴經驗,全方位地應用到庫格線隧道勘察工作中,將勘察工作做到最好,努力提供更多準確有效的地質信息,為庫格線勘察設計工作的順利完成做出應有的貢獻。
甘勘院各參戰隊伍充分發揚敢打硬仗、會打硬仗的團隊作風,在全體隊員的堅韌卓絕、頑強拼搏下,經過近一個多月來的艱苦鏖戰,阿爾金山長隧道方案、格爾木車站復測以及大量補圖工作進行得都比較順利;深孔鉆探隊伍和部分淺孔鉆機已經到位,物探和原位測試人員也按部就班展開工作。各隊組紛紛表示,庫格線是我院繼青藏線以來承攬的又一條難度大、要求高的鐵路,是對參戰各單位和全體員工的又一次考驗,我們要繼續發揚“青藏鐵路尖兵精神”,進一步完善各項保證措施,精心組織,創先爭優,確保優質高效、按期完成庫格線各項任務,爭當庫格線標兵,以實際行動續寫鐵一院勘察健兒開拓奮進的新篇章。(甘勘院藍萱 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