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年的磨礪,歷經了國鐵、地鐵等大項目的歷練,王學貴已在行車組織專業上游刃有余、揮灑自如。2016年11月19日至21日,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組織召開包頭市地鐵1號線、2號線一期工可評審會上,王學貴精彩的匯報,讓在場的專家及參會人員心服口服,兩條線工可文件順利通過評審。
開足馬力拿下呼和浩特、包頭地鐵兩條線
從2013年6月開始,王學貴作為呼和浩特市地鐵1號線工可的總體,開展呼和浩特市軌道交通項目設計工作。2015年7月帶領總體組一舉中標1號線設計總承包,在現場經過半年的艱苦攻堅戰后,1號線試驗段于2015年8月開工,2016年4月份全線開工。
2016年3月,我院正式開展包頭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和2號線一期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在外部條件極其困難和競爭非常激烈的條件下,王學貴再次被委以重任,擔任了這兩條線的總體。而此時他還擔任著呼和浩特地鐵1號線設計總承包、4號線工可項目的總體,那一年的時間里,同時擔任4條線的總體,他理清思路、從容應對,做到了讓領導放心,讓業主安心。
2016年3月~11月,包頭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同時開展,兩條線同時做方案、同時審查、同時匯報。為了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兩條線工可,并順利贏得包頭地鐵市場,那段時間,王學貴帶領項目部人員全力投入到兩條線的方案研究和匯報文件的編制中,壓力、勞累、辛苦自不必說,光看看審查時會議室里碼得滿滿的兩條線80套文件,期間辛苦勞累和壓力就可見一斑。付出終有回報,2016年底,我院一舉中標2號線一期設計總承包,并為我院開拓包頭市場后續項目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個人要做成做好一件事真的是很不容易。正當王學貴與項目部人員加班加點準備包頭兩條線的方案匯報時,2016年10月30日接到了妻子的電話,由于那幾日下雨路滑,妻子帶3歲的兒子到醫院看病,從醫院出來下臺階時不慎摔倒,膝蓋骨骨折。接到電話的王學貴當時就有點蒙了,正在全力以赴準備包頭2條地鐵線審查匯報方案的他,平日里遇事果斷有條不紊的他,竟然不知該如何是好了,此時工作離不開他,妻子需要他,只恨分身乏術。
他先打電話將自己的母親和姐姐從老家叫來,幫忙接送大女兒上學及做飯,小兒子的病情還沒有得到控制,也需要有人幫忙。此刻,城建院的領導得知王學貴家中的困難,派了兩人帶生病的小兒子去醫院看病、打針取藥,持續近一周。
王學貴趕到西安帶妻子拍片檢查,醫院要求住院手術,考慮家里兩個小孩需要照料,住院需要人手,自己又無法在家照顧,經多方咨詢問診,最終決定保守治療,用支架固定加內外藥物治療。妻子臥床休息的第3日,王學貴又火速趕赴包頭,投入到地鐵項目中。
這一刻,王學貴深感妻子這些年來對家庭的付出是多么的重要。他之所以能夠全身心投入設計工作,是因為妻子將家庭照顧的有條不紊,讓他沒有后顧之憂,妻子撐起的不僅僅是半邊天,而是大半邊天啊。
在一個又一個項目中歷練成長
1998年7月,王學貴畢業于蘭州鐵道學院交通運輸專業。在我院從事行車組織和運營管理,這個專業在線網規劃階段就要介入,具有前瞻性,站在項目的整體高度,確定項目標準,考慮項目長遠規劃,決定項目的規模,比如車站、車輛段、控制中心、主變電站等的規模,采用什么車型、速度目標等等,在線網規劃階段就要經過調查研究,做好方案,為其他專業的開展奠定好基礎。
東遷西安后,王學貴開始投入到地鐵設計工作中。2007年春節,王學貴只在家休息了二天,正月初三院里就召集大家在B座集中研究我院承擔的第二條總體總包線路重慶地鐵6號線。當時我院的地鐵總體性項目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尚缺乏豐富的設計經驗和積累,由于重慶是山城,這條長60多公里的線路規劃格外復雜。王學貴和大家經過深入思考和認真研究,準確把握重慶6號線的功能定位和交通現狀,推薦采用大運量的、技術成熟的輪軌系統。
而當時業主還邀請了日本專家團隊研究討論6號線的系統制式,極力推薦跨座式單軌和直線電機系統。王學貴和同事們克服重重困難,對這兩個我院尚未接觸過的全新系統都做了深入而徹底的研究后,認為6號線作為一條穿越主城區的骨干線路,需要大運量成熟的輪軌地鐵系統,不適合直線電機系統和跨座式單軌,經過反復論證和認真研究,堅持推薦輪軌方案。
多少個日日夜夜點燈鏖戰,多少個風吹日曬現場調研,多少次與同事專心研討方案,多少次辛勤伏案修改設計方案,最終贏得了重慶地鐵6號線總體總包。
記得早在蘭州干國鐵時,正趕上我院全面投標大會戰,作為專業負責人,王學貴參與了京原鐵路、包惠鐵路、集包鐵路、臨策鐵路、蘭渝鐵路、西康鐵路、昌九城際、滬寧城際、石太客專、蘭州樞紐等項目的投標及設計工作,主持編制了行車專業《列車牽引計算手冊》,最多時一年參加了7個投標項目,經常是集中在辦公室或是賓館投標、做方案,家在蘭州,卻很少回家。
2013年春節過剛過,兒子出生僅8天,王學貴便踏上了開往蘭州的列車……
“把問題理清了想通了再著手干活,這一點很重要,也就是說不做無用功?!蓖鯇W貴總結多年來的工作時說。剛來西安的時候,我院總體總包部行車專業只有王學貴一個人,從那時起,王學貴就養成了善思慎行的習慣,沒有更多的指導,也沒有更多的人去商量,所以必須先思后行,成竹在胸,方能勝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