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因為熱愛,可以付出所有;因為使命,亦可忘我奉獻。
工作30多年來,凈文常先后主持和參加了青藏鐵路、拉日鐵路、中尼鐵路、新藏鐵路、拉墨鐵路等十余條等國家重點鐵路項目的勘察設計工作,為解決多年凍土、地熱、風沙等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做出了突出貢獻。
2018年10月,川藏鐵路規劃設計正式啟動,我院承擔了全線最艱巨的昌都到林芝段勘察設計任務。作為藏區項目的技術主管,凈文常再次受命,擔任川藏鐵路的主管總工程師,克服了自身有高血壓等身體狀況,毅然率隊進駐林芝開展工作。
從接受任務的第一天起,凈文常就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之中。他組織專家技術團隊針對各種技術難題,從線路方案選擇、工程設置、繞避地質構造運動強烈活動性斷裂、減少自然災害對鐵路的影響等領域入手,開展全方位技術研究與攻關,解決了技術難題,為川藏鐵路的順利啟動和全面推進奠定了深厚的技術基礎。
2009年,凈文常開始主管西藏境內的鐵路勘察設計項目,并擔任技術總負責。上任伊始,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就是青藏鐵路的第一條延伸線——拉日鐵路。
為了從拉薩到日喀則選擇一條最佳的線路方案,他帶隊穿越海拔4500米的仁布雪山,走遍了羊卓雍措周邊的溝溝坎坎,詳細調查了羊八井氣熱田周邊的各種復雜地形,實地走訪了年楚河兩岸的各個村落。在長達90多公里的雅魯藏布江峽谷內,為了詳細察看各個隧道進出口區域的地質及線路情況,他不厭其煩地徒步爬到山上反復察看,跋山涉水累計步行的距離超過了200公里,相當于徒步將整個峽谷穿越了個來回。
正是通過對現場地質情況和線路條件的深入研究,凈文常掌握了詳實可靠的第一手數據,為科學經濟合理選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四個比選方案的綜合考察,他與設計團隊共同選定了雅魯藏布江方案,并根據地質成果意見最終決定采用北方案,為國家一舉節約投資8891萬元。
中尼鐵路是凈文常負責的又一個重大項目。從2013年起帶領技術團隊十余次赴中尼鐵路沿線及樟木口岸、吉隆口岸進行深入調研、走訪,足跡遍布日喀則地區的13個縣市及尼泊爾境內。
拉日鐵路是我國第一條穿越高地熱區的鐵路,作為主管拉日鐵路的技術負責人,凈文常不但要在技術上把關、決策,更主動和技術團隊一起深入現場,前后30多次帶隊沿線實地踏勘,開展專項技術攻關。針對拉日鐵路雅江峽谷區的地熱形成機理、分布特征和地熱災害特性,他提出了地熱地區隧道選線應遵循“正交地熱帶、高位傍山、臨江降溫”的選線原則,首創高地熱峽谷區“空間控制法”選線技術,成功解決了高地溫環境下隧道熱害防治和處理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
首創了高海拔內燃牽引條件下的特長隧道運營通風技術,同時,針對雅江地區存在的大風天氣沙蝕路基現象,他主持進行了專項風沙治理環保性試驗,設計采用了立體防護措施,在沙丘表面主要采用石方格固沙、同時設置防風柵欄、高立式擋風墻等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治沙效果,而且經濟、方便、施工強度小。
經過整整五年的鉆研,凈文常帶領技術團隊一舉攻克了拉日鐵路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地熱溫度最高、內燃機車牽引隧道最長、高海拔風沙治理”這三項世界性難題。
工作需要,凈文常經常奔波在外,聚少離多成了家常便飯。妻子懷孕那年,凈文常率隊一直駐扎在陜北榆林,妻子孕期期間共見過三次面,孩子出生后,凈文常在家只住了三天,就離開家回到陜北工地。
凈文??偸请S身帶著一張黑白照,那是1992年他和妻子的合影,想家的時候就會拿出來看一看。和丈夫同年畢業于師范院校的妻子,原本有很好的工作,為了支持他的事業,毅然離職在家照顧孩子。
這些年,作為兒子,80多歲的老母親不幸患上老年癡呆癥,需要有人照顧,他缺席了;作為父親,孩子從小到大需要撫養、陪伴和教育,他缺席了;作為丈夫,妻子辭職照顧孩子,又患了耳疾,需要有人照顧陪伴,他還是缺席了……但在青藏鐵路建設工地、拉日鐵路建設工地,青山可以作證,他沒有一天缺席。
從青藏線勘察開始,到目前為止,凈文常把全部的工作熱情和心血都奉獻給了高原。從青春年華到兩鬢斑白,他執著于自己的事業,實現著火車躍上世界屋脊的百年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