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于我院來說是新業務,在非傳統業務領域里風雨前行、披荊斬棘,需要付出和投入的精力是不言而喻的。院引漢濟渭總體組這個團隊便是一支逆風而行、跨界逐夢的隊伍,在十余年的拼搏中在水利工程設計行業一步一個腳印,從最初的引乾濟石秦嶺輸水隧洞到連續中標引漢濟渭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在不斷的學習、積累和進步中逐步強大和自信。
前不久,在引漢濟渭公司對年度設計單位的考核中,鐵一院引漢濟渭項目部連續獲得一季度、二季度考核第一名,而與之同臺競爭的都是專業的水利設計院,取得這樣的成績不禁讓我們刮目相看。
在引漢濟渭工程指揮部,撲面而來的是一種欣欣然的感覺,從文化墻到榮譽室都滿含著一種前進的力量。常務副指揮長李凌志滔滔不絕地向記者介紹著我院承擔的引漢濟渭項目情況、陜西省引水工程,乃至全國的水利工程布局,了如指掌,大局在胸;在那幅引漢濟渭引水工程的地圖上,李凌志快速準確地介紹著引水工程所經過的溝溝坎坎和每一個山谷的名稱及地質狀況,以及每一種地質所要采用的不同的施工方法,就好像熟悉自家孩子的個性特點般,讓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項目組現場踏勘
指揮部的年青人勇于擔當,每一次的挑戰和鏖戰,他們沖鋒在前。引漢濟渭二期工程,目前正處于緊張的施工圖設計階段,根據施工招標的合同約定,部分施工單位于今年8月1日進場施工,施工圖設計的重擔落在了二期總體組的人員身上。陳建龍是2019年武漢大學水工專業研究生,畢業后便加入引漢濟渭團隊,他是這個團隊中最年輕的一員,也是唯一“科班”出身的一員。他全程參與了項目的定測、初步設計、招標設計等工作,不僅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時常給其他設計人員補充水利工程“常識”,也是總體組里的小老師。
在主洞施工圖設計的同時,黃午隧洞先期開工段施工圖的修改出圖任務也在同步開展,同時主洞各標段施工圖交叉進行,在這種多時間節點的情況下,他夜以繼日、加班加點、精益求精,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前出色完成各項工作。設計過程中遇到各種行業習慣差異以及卡脖子難題,陳建龍總會虛心請教、刻苦鉆研,不斷克服各種難題,確保設計質量。
王挺是造價專業負責人。嚴謹、準確的招標設計概算編制是保障工程順利招標的基礎,他本著“高效、卓越、精準、滿意”的服務標準,高質量完成了二期南干線13個標段的招標設計概算編制工作。對業主的需求及時快速做出響應,做到有求必應、有疑問必答復。招標設計概算編制工作,往往是先確定收尾時間,再倒排時間開展工作,壓力和緊迫感是非常強烈的。在協助業主加班加點推進招標工作期間,晚上或周末接到總體或業主詢問投資的電話成為常態,有時是清單指標的咨詢,有時是單項費用的測算,每每接到任務,王挺會即刻趕到辦公室開展工作,直到深夜提交成果后,才會長舒一口氣,去睡個好覺。
引漢濟渭二期工程開工儀式現場
2021年4月引漢濟渭二期工程初步設計獲水利部批復,隨之工程全面開工建設。4月至7月,我院總體組配合業主開展施工招標文件設計, 那幾個月大家在引漢濟渭公司辦公樓內集中辦公,編制施工招標文件,包括南干線土建工程12個標段,安全監測1個標段等,這些文件每一冊都達400頁,采用行業標準及規范與鐵路行業不同,大家一邊學習一邊編制文件,在近4個月的封閉辦公中,一起并肩“作戰”,這是一場只有拿出拼勁才能贏得勝利的“戰場”。業主時時檢查文件進度和質量,最緊張的那幾天,甚至是午餐送到電腦前,邊吃飯邊干活,為項目按期開工建設提供了優質的文件。
項目組集中辦公
王莉是這次集中辦公中年紀最長的老大姐,她頂住了重重壓力,與青年員工一起學規范,翻標準,如今回想起來就好像回到學生時代復習考試一樣緊張而充實。期間,王莉在重慶的孩子生病住院,需要做手術,王莉放下了“兒行千里母擔憂” 的牽掛,讓孩子的父親前往重慶陪伴孩子幾天,她選擇一直默默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在工作、生活交織前行的路上,很多人負重前行,很難做到兩全其美。橋梁專業的田國棟一面沉浸在即將迎來二寶的喜悅中,一面沉浸在繁忙的招標文件的編制工作中,在繁忙與喜悅中也會有一些波瀾讓人猝不及防,懷孕7個多月的妻子因身體不適,需要住院休養,為此他僅請了半天假回家幫忙打理了各種事情后,即刻回到了工作崗位。
2019年6月, 院中標引漢濟渭二期工程,7月3日院召開了引漢濟渭二期工程動員會暨方案評審會,7月4日勘測隊伍很快就進入現場開展外業調查工作,并于8月25日完成了外業調查工作。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分秒必爭。最難忘那次在灞河開展水下測量,當時指揮部租了皮筏子,準備到水面上開展測繪工作,誰料皮筏子充氣后才發現是漏氣的,最終勘測隊員在隊長王萬祥的帶領直接下河作業,因為時間根本耽誤不起,天氣預報顯示第二天有雨,所以大家只能抓緊時間即刻開始作業。此處灞河最深處有1.5米,為了做好安全防護,給下水作業人員腰上拴好繩子,岸兩邊分別有人拉著繩子,水中作業人員手持探竿開始作業,走一步測一點,準確采集水下地形的變化數據,直到下午6點,取得了灞河橋位方案的準確水下地形數據,為后續設計提供了準確的設計依據。
水下地形測量
早在2007年,引漢濟渭一期工程勘察階段,為了調查清楚無人區秦嶺嶺脊虎豹河源頭一帶的地質情況,為嶺脊段地質條件評價、圍巖類別劃分、TBM選型及刀具設計提供可靠的地質資料,項目副總體李立民一行8人和2位當地向導,于8月17日早上7點,帶足干糧由周至縣城出發翻山越嶺,進入秦嶺嶺脊區,這一區域均為原始森林,人跡罕見,無衛星信號,大家時而赤腳涉水過河,時而逆流而上,冒著被毒蟲、毒蛇及螞蟥等叮咬的危險,開展地質調查工作。一張地形圖、一個地質包、一把地質錘、一頂野營帳篷、一行步履堅定的一院人。翻越從嶺北到嶺南(直線距離40余公里),期間到各個測繪點取巖樣取水樣,展開相關的地質測繪工作,為隧洞的設計取得可靠的地質數據。第一天晚上大家忙完所有工作,早已是腰酸背疼,露宿在支起的帳篷里,酣睡在睡袋中,一身疲乏的隊員們早已忘記了露宿山林的恐懼,只待第二天抓緊完成剩余的調繪任務。
前進的道路上從無退路,引漢濟渭一期工程總工程師魏軍政、二期工程總工程師嚴廣藝、引漢濟渭地質負責人李玉波等一班人,正奮力在水利工程市場領域開疆拓土。
引漢濟渭指揮部在做好項目的過程中,同時開展了“引漢濟渭隧洞施工巖爆預警與防范”“引漢濟渭超長深埋秦嶺隧洞施工關鍵技術及應用”等科研課題的研究和申報,編寫了《隧道全斷面巖石掘進機施工超前地質預報技術規程》等 10多部學會、行業和地方標準,編撰了《秦嶺引水隧洞工程》從書,以精益求精的設計文件,以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通過引漢濟渭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提升了我院的社會和行業影響力,贏得了話語權和知名度,也為院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儲備了能量。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今天所有努力都會成為明天廣闊市場和舞臺的階梯。積極培養水利工程人才,不斷做強做大水利市場,為我院在國家重大調水工程中贏得更大的市場,指揮部所有人目標明確,步伐堅定。